褐铁矿是含水氧化铁矿石,是由其他矿石风化后生成的,在自然界中分布得最广泛,但矿床埋藏量大的并不多见。其化学式为nFe2O3·mH2O(n=1-3、m=1-4)。褐铁矿实际上是由针铁矿(FeOOH)、水针铁矿(FeOOH·nH2O)纤铁矿(FeOOH)、水纤铁矿(FeOOH·nH2O)和含不同结晶水的氧化铁以及泥质物质的混合物所组成的,因为这些矿物颗粒细小,难于区分,故统称为“褐铁矿”。
针铁矿与纤铁矿的化学成分相近,只是结晶形态有所差异。针铁矿常呈针状、柱状晶体,集合体形态通常呈豆状、肾状或钟乳状,有时呈致密块状或土状;纤铁矿常呈片状晶体,集合体形态通常为鳞片状或纤维状。
由于它属于含铁矿物的风化产物,成分不纯,水的含量变化也很大,有吋还含有铜、铅、镍、钴、金等。通常呈黄褐至褐黑色,条痕为黄褐色,半金属光泽,肾状、块状、钟乳状、葡萄状、结核状、鲕状、疏松多孔状或粉末状,也常呈结核状或黄铁矿晶形的假象出现,亦有呈细小针状结晶者。在肾状、钟乳状褐铁矿表面常有一层光亮沥青黑色的薄壳,此种称为“玻璃头”。其理论组成含Fe约62%、O 27%、H2O 11%,硬度随矿物形态而异,摩氏硬度1-4,相对密度3.3-4,断口参差状,磁性很弱。
褐铁矿是表生作用产物,主要成因类型为风化型及沉积型。
风化型褐铁矿主要由含铁的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硅酸盐等矿物,经过氧化和水化作用之后形成的,这一作用称为褐铁矿化。当褐铁矿在金属矿床氧化带露头上分布有一定面积时,称为“铁帽”,多由原生矿石和围岩中含铁矿物褐铁矿化而成。一般根据“铁帽”的颜色、构造和所含微量元素及次生的伴生矿物等标志可推断深部原生矿床的种类,因此,“铁帽”是很好的找矿标志。当褐铁矿呈大面积分布并大量富集时,可作为铁矿床开采。
沉积型褐铁矿常为海相和湖项沉积,系由氢氧化铁的胶体溶液凝聚而成,大量聚集时可成为矿床。
一般褐铁矿石含铁量为37%-55%,有时含磷较高。褐铁矿的吸水性很强,一般都吸附着大量的水分,褐铁矿矿石一般含有10%-15%的挥发分,在焙烧或入高炉受热后去掉游离水和结晶水,矿石气孔率因而增加,大大改善了矿石的还原性。所以褐铁矿比赤铁矿和磁铁矿的还原性都要好。同时,由于去掉了水分相应地提高了矿石的含铁量。褐铁矿的含铁量虽低于磁铁矿和赤铁矿,但因它较疏松,易于冶炼,所以也是重要的铁矿石。世界著名矿产地是法国的洛林、德国的巴伐利亚、瑞典等。
以上内容就是褐铁矿石的矿物学特性,更多褐铁矿选矿工艺流程或褐铁矿选矿技术与褐铁矿选矿设备请咨询昆明昆重矿山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