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细泥矿浮选技术,一般是指小于18-10µm的细粒级,但对于不同的选矿厂,往往因为矿石类型或所用选矿设备功能的限制,而划出不同的上限。细泥浮选是浮选界非常重视的难题。因为细泥有三大不利于浮选的性质,即单颗粒细泥的质量小、比表面大 (单位质量矿粒所具有时比表面积大)而且表面键力不饱和。这使浮选的精矿品位低、回收率低而选矿药剂消耗大。
1、质量小的效应是:体积小与气泡碰撞的可能性小;戾 量小则动能小,与气泡碰撞时,不易克服矿-泡间水化层的阻力,难以黏附在气泡上;难浮细泥还能阻碍粗粒在气泡上附着;质量轻,在矿浆的泡沫层中下沉慢,使矿浆和泡沫发黏,造成精矿质量下降。(浮选选矿药剂的配制方法)
2、比表面大的效应是:它们在矿浆中会吸收大量选矿药剂,破坏正常的浮选过程,增大选矿药剂消耗;比表面大也降低气泡的负 载能力。
3、表面键力不饱和的效应是:矿泥表面活性大容易与各种选矿药剂作用,造成选矿药剂大量消耗,甚至降低选择性;细泥具有很强的水化能力,使矿桨发黏,当这种水化能力很强的矿泥附着在气泡表面时,则气泡表面上的水膜不易流走,使泡沫过分稳定,从而给精选、浓缩、过滤等作业带来困难。
选矿中的细泥有原生矿泥和次生矿泥之分。原生矿泥是指矿物在矿床中由于自然风化形成的矿泥,如高岭土、黏土等;次生矿泥是指矿石在采掘、运输、破碎、磨矿和选别过程中产生的矿泥,特别需要注意避免磨矿过粉碎产生细泥。
一般说来,原生矿泥比次生矿泥难浮,而且原生矿泥比次生矿泥对过程的危害更大。